笔者与唐老夫妇合影
这位耄耋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思绪清晰,思维敏捷。他首先庆贺我国的第十九个速记节的来临,也对我国的速记事业诞生110周年表示祝贺。唐老说,我国的速记事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凝聚了几代速记人的心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写阶段到今天的电脑速记时代,我国的速记业以神奇的速度快步跨入了21世纪。速记节的诞生是我国速记学深入发展的一个体现,也是促进我国速记事业深入发展好的方式,唐老说:“速记节是速记人相互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透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为我们国家的速记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出谋划策。”
速记的昨天
世纪老人唐亚伟教授,是我国速记业的开拓者,他的人生和事业经历与我国速记业的发展历程近乎一致。唐老向笔者谈起了历史上的中国速记。
唐老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作为一种快速书写技术——速记术,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就已经萌芽。当时我国文字由“隶书”演变到“草书”,就是为了应付急需而创制的一种快速书写的简体字体,实际上就是古代的“速记”。到了九世纪,中国唐朝曾经出现过一种快速记录方法,几乎可以与语言的速度相等。可惜具体的记录方法没有保留下来,失传了。后来,开始采用简单符号记录语言,叫做中文速记,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也就是1896年,我国的速记创始人蔡锡勇出版了他的专著《传音快字》开始,中文速记到现在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了。 ”
“历史上的速记主要是为我们国家的军政界服务,速记作为记录语言的专业技能,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过特殊的贡献。最典型的是早期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当时他到处演讲,颠沛流离,他的人生安全都无法保障。但是信奉三民主义的人们听了他的演讲后,就用速记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了三民主义。”唐老说,当年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名作品都是根据速记稿整理成文的。这些都是速记为我国的军政大事作出的贡献。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速记很重视。
唐老对笔者说,我国速记发展的过程,在世界速记百花园中大放异彩,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的奇观。迄今我国各种体系都在发展推广,呈现共存的局面。这是各速记先进国家中所没有的。在英国是皮特曼一统天下,在美国只有葛锐格一种方式,日本是正圆式的方式,德国、俄国是斜梯派的国家统一速记,都排斥其他方式形成唯吾独尊的局面。所以说中国速记史是内涵及其分子的百花齐放的速记学术发展史。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速度也不断提升。速记业,尤其是手写速记,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手写速记形成的书记稿还需要进行一个翻译、整理的过程,不能够立即形成文本,因此在追求效率的时代,电脑速记的需求越来越大。唐老年近八旬却未满足于安享晚年的天伦乐,而是重新拿起放大镜开始研究我国的电脑速记。
速记的今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司法代表团来华访问,他们的速记人员也希望与我国速记同行进行交流,但是当时我国采用的是手写速记,因此没有专业的电脑速记人员与之交流。美国代表团回国后在报纸上撰文报道我国速记的落后。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年逾古稀的唐亚伟教授。睿智的老人凭借他一生的速记研究成果和他独立的速记思想,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终于在1994年发明成功了电脑速录机,即亚伟中文速录机。亚伟中文速录机可以说是我国的速记业的一次质的飞跃,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的速记由手写速记阶段跨越机械速记直接进入到电脑速记阶段,而且还为社会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行业,那就是速录业。
但是,当笔者与唐老谈起速录机的时候,唐老的脸上呈现出的是一种超脱和淡然的神情。唐老说,作为一个以速记为职业和人生的人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才有可能获得一些突破。
唐老介绍说,中国的中文速录机与外国的英文速录机相比,在技术、性能等方面都属于领先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的中文速录机能够达到并超过人的语速,完全把人讲话和思想记录下来,形成方便现代传播方式和资料保存的电子文本,这也是客观的要求。唐老对笔者说:“这一点我们不能落后于外国,我们一百多年的速记历史和数以万计的速记人才,完全有能力把我国的速记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令笔者惊叹的,这个上一代速记人的愿望,由一个完全不懂电脑的世纪老人来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唐老先生说,电脑速记与手写速记在书写速度、书写的强度以及应用的领域方面,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今天的电脑速记可以直接让在电脑屏幕上实现语言到文字的转化,而且完全是同步的,不需要记录之后的翻译整理时间,这大大缩短了工作的周期。而且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以前,了解和掌握手写速记的人很少,而现在速录的爱好者已经达到几十万人。不过这个数目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百万以上的人数相比,还是不够多。
唐老在采访中流露出对我国目前速录行业人才缺乏的关切,尤其是高学历人,唐老对笔者强调说,速记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像开汽车一样,学会了就算会了,速记一方面是技能,另一方面更在于操作者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储备,只有做到一专即速录技能专、多能即拥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把速录做的好。唐老说这就是他对年轻速录爱好者们的期望。
唐老最后对笔者说,2006年8月8日的速记节,是我国速记诞生1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速记也在随着这一切不断变化和发展着。他希望我们中国的速记事业能够不断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追求更快、更准确的速记精神能够被发扬光大,使我国的速记在世界速记历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岚宇)